筆者自從幼稚園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電腦,還記得當時使用的系統還是Windows 95,厚重的CRT螢幕,解析度還只有640x480。學會注音後,就開始使用注音輸入法來打中文,當時還沒有「微軟新注音」這種方便的注音輸入法,而是使用傳統的「ㄅ半注音輸入法」,因為這個輸入法的工具列就是左右兩邊上面寫著「ㄅ」和「半」的小按鈕。



傳統的注音輸入法拼出每個音之後,都還要再在按鍵盤的數字鍵選那個注音下的文字,選好一個文字之後,會出現詞語的候選詞視窗,此時可以用Shift+數字鍵來選擇要輸入的詞語,或是不理會它直接再拼下一個字。注音的同音字實在太多,每次選字都要花上不少時間,因此在那個時候用注音輸入法,一分鐘能打出30字,就算是蠻厲害的了。由於注音輸入法的選字瓶頸,許多人改學大易、倉頡等拆字較為複雜,但是選字率大大降低的輸入法。

之後微軟推出新注音輸入法,自動改字和自動學習常用字彙的功能讓注音輸入法大翻身,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一直選字,一分鐘能打60字以上的人也變得隨處可見。

雖然新注音輸入法大大降低選字機率,但是相較其他拆字複雜的輸入法,新注音的選字率還是高了很多,造成後來嘸蝦米輸入法的崛起。

筆者在國中三年級基測過後就開始狂練倉頡輸入法,雖然練到拆字成功率高達8、9成,但是倉頡的字碼位置實在很難記憶,因此一分鐘也只能打10字多一點,後來還是回去用新注音了。當時筆者使用新注音已可以打到一分鐘70字左右。

跳回新注音用了不久後,又開始迷上嘸蝦米輸入法。它的拆字規則不像倉頡只有「形」,而是包含了「形」、「音」、「義」,而且字碼都是英文字母,也就是說在練習嘸蝦米輸入法的同時也可以練習英打。嘸蝦米的拆字法則十分困難,而且軟體還要花錢取得授權。在學完基本的形音義拆字後,拆字成功率可達6成,練習打簡單的文字,一分鐘大概可以打20字多一點,依然慘不忍睹。最後,再度回到微軟新注音的懷抱。

使用微軟新注音來打字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想要來測試一下自己的中文輸入程度,因為常看到很多人在考TQC的打字認證,於是筆者也報考了TQC的中打輸入認證。在考前上網隨便找了TQC中打的題庫來練習,使用微軟新注音2010版和自己的電腦和自己的鍵盤,一分鐘大概可以打110字左右,錯誤率3%以下。但是考試時用的不會是自己的電腦和鍵盤,也不一定會是自己熟悉的輸入法,因此筆者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大概花了兩、三天的時間練習。

中文輸入認證

報考費用無論是實用級、進階級、專業級,都是同一種考試,在當時都是400元,是依照測試結果來進行分級的。考試時每位考生都會有二次輸入機會,每次輸入十分鐘,取較高者為成績。但錯誤率必須小於10%(大於或等於10%的話都算是不合格)。以中打來說,錯誤率小於10%算是蠻寬鬆的容忍度,1000字可以允許錯99字。以微軟新注音2010版來作為輸入工具,幾乎不改字的話,錯誤率也能小於10%,一分鐘要打130字以上也變得十分容易。但是這樣真的好嗎?雖然也算是合格,但沒實際意義吧!

實用級一分鐘需要15字以上;進階級一分鐘需要30字以上;專業級一分鐘需要80字以上。遇過很多自以為打字很快的人,真的來TQC考場測試,也不見得能拿到專業級認證,原因就在於,考場提供的設備和輸入法,是自己不熟悉的!(雖然好像是可以爭取用自己的鍵盤和輸入法,但這樣做的話,不就測不出實力了嗎?真正專業的高手就是要能在不同環境下發揮自己的能力!)

筆者當時是使用Windows XP系統內建的微軟新注音輸入法,有用過這版的使用者應該都知道,這版的輸入法會把一些常用字放在最後一個選項,而且自動改字功能還非常的腦殘。

在第一次測驗的時候,筆者沒注意到焦點(Focus)是在結束測驗的按鈕上,所以都還沒打到一個字,一開始就不小心用鍵盤按到那個按鈕,然後測驗結束......

還好考場人員此時就在旁邊看著我,看到這情形就幫我喬回來了。考試時桌上只有一張試卷紙(有些考場有提供立架,考卷會放在上面),當時考場人員並沒有說明這張紙是雙面列印的,兩面分別是第一次測驗和第二次測驗的題目。所以筆者還以為中打的兩次測驗都是打同一面一樣的文章,第一次測驗之後才發現,錯誤率居然100%!原來是打到第二次測驗的文章了。

雖然失去了第一次輸入的機會,但是也讓筆者事先打過了第二次測驗的題目,不知道是好是壞呢?

第二次測驗的結果就正常了,錯誤率2%,一分鐘88字,成功獲得TQC的中文輸入專業級認證!

由此次測驗可知,使用不習慣的工具來打字,輸入效率大概會只剩下80%。

然而,事實上,即便是微軟新注音輸入法2010版也並不是筆者打最快的輸入法,而是Gcin的詞音輸入。主要差異在於Gcin可以將「1234567890」的選字方式換成離手指較近的「asdfghjkl;」,大大減少選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