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進入到本篇文章的主題之前,我想先跟各位讀者談談什麼是公民新聞,從定義的角度切入,公共新聞學(Public Journalism)又被叫做「公民新聞學」(Civic Journalism ),指的是從公眾關注的議題下手,並針對這些議題的各種意見進行報導的新聞呈現方式,此一名詞最早的發源地是美國,始於紐約大學新聞學系的羅森(Joy Rosen)教授提出的「公共新聞」理論。
1998年7月1日台灣公共電視(全名: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開播,2007年4月30日Peopo(Peopo+post縮寫,音類似台語撇步)公民新聞正式成立,強調你的小故事、我的大新聞,充分落實公民近用(public access)媒體權,只要透過身分證認證(不限年齡,唯18歲以下需有家長同意書),不論年齡、職業、性別、國別都可以申請為公民記者,為在地生活與社會弱勢發聲,直到2015年5月27日Peopo公民新聞邁入八週年之際,總則數突破了10萬則,係為全台灣最大的公民新聞平台。
我認為當中令人津津樂道的活動包括每年Peopo公民新聞與卓越新聞獎合辦的Peopo公民新聞獎、自2009年開始的台灣各地踹拍(出來拍!)以及參觀公民新聞報的錄影(Open house參觀公視★聊Peopo),都是辛苦的公視新媒體部工作人員精心策畫的,另外每年還有公開的暑期Peopo公民新聞營隊與隱藏版(限制名額,採邀請報名)的進階影音新聞工作坊,以上除了參觀公視我自己曾申請過,所以就沒特別再報名外,其餘活動我很榮幸的都曾參與過,本文主要將焦點擺在分享我於2015年參與營隊跟工作坊的經歷,至於其他的有興趣的朋友私底下再來問我吧!
暑期Peopo大專公民記者實習營簡介(公視總部/8.3~8.27)
2015年8月初,時值盛夏時節,天氣相當悶熱,我隻身從台中搭車來到位於台北內湖的公視,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但每回只要想到要走十幾分鐘的上坡路還是會覺得很煩(謎之聲:嫌麻煩是不會叫小黃載你上去喔),還好實習營場地設在A棟大樓,一上去就到了。實習營進行方式主要是分成各小組,每組有一位帶隊老師,負責指導每位實習生製作公民新聞作品,期間必須要產出3則新聞以上(含),方能獲得實習證書乙張,並且公視為了鼓勵大家製作優質報導,除原有的上電視播出就有1000元的獎金以外,只要各組優良的三名還可獲得Peopo紀念T恤,甚至可以參與21日下午的主播體驗;此外因當時還有進行一個在地美好未來的活動,公民新聞如有符合主題也有機會得到Peopo紀念棒球帽乙頂,簡言之你如果表現得夠好,獎品獎金是絕對不會少的。
實習營課程主要集中四天,因為我找不到合適的落腳處,所以整整四天是北中客運通勤(謎之聲:你瘋了嗎?),課程內容其實安排的非常豐富且面面俱到(包含:找新聞議題、新聞稿撰寫、前置作業、構圖分鏡、拍攝剪接、法律實務與配音課),邀請來的講者雖然不是每位都是最好的,但也都在水準之上,其中還有知名紀錄片導演李惠仁呢!不過我們都知道要成為好記者必須擁有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小組老師也不忘在會後提醒我們:需有自己的觀點,講者有些主觀的話也不能完全盡信。
公視真的很用心,實習營不僅是全程免費還提供中午便當,還可以參觀電視台的環境,在有空調的空間內聽課學習,不管你是否為大眾傳播相關科系的學生,來到這邊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並且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接著以下分享公視導覽的照片與錄製Peopo公民新聞報主播體驗前晴玲主播如何教導現場的實習生,就請各位讀者們一起來觀賞囉!
道具庫房
專門搬運道具的電梯 大得驚人!
衛星天線
公視新聞部
接下來看看Peopo公民新聞報平時錄影的攝影棚
當家主播晴玲
右手邊的是現場導播FD(Floor Director) 左手邊的是攝影師
副控室(Sub-Control Room)負責錄影現場畫面的聯繫掌控
內有導播PD(Prime Director)與副導AD(Assistant Director)
副導正操作機器
現場影音
公民新聞進階影音工作坊簡介(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11.21~11.22)
這是一個兩天一夜的工作坊,採取邀請制(不對外公布消息),僅邀請30位公民記者分成五組,由五位資深媒體工作者擔任各組監製,出外拍攝議題並剪接出一則公民報導,很幸運的筆者我在邀請的名單內,因此有幸一窺其面貌在這邊跟大家分享。同樣的,公視負責公民記者的所有餐點(三餐和熱茶、咖啡、飲料,第二天早餐還是Buffet)與住宿,只要自己準備好拍攝器材、含剪接軟體的筆電與自理交通費就可以了,不必額外支付任何費用,可以說真的是佛心來著!
這個工作坊其實跟暑期實習營有點像,算是濃縮加強型,同樣有講師上課(課程重複度跟暑期實習雷同度高),比較特別的是第一天早上上完課後,下午馬上就要出機採訪了,而且是到一個可能你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突發狀況的現場,晚間六點前趕回來吃個晚飯後,就得開始擬稿、過音和剪輯,隔天中午前就要把新聞給產製出來,對於平常怠慢,啊不是,是仔細謹慎的公民記者而言,算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原因有幾項歸納如下:
- 平常沒有訓練短時間製作一則新聞
- 帶來的筆電不是平常慣用的電腦(有大哥從家裡搬來桌機,我實在是甘拜下風)
- 第一天採訪有狀況(畫面不夠、內容不佳等等)沒有重拍的機會
想當初我接到這邀請時,也是因為製作時間比較趕猶豫了老半天,但我想機會難得還是跟它拚了,果然下定決心的結果就是第一天晚上剪到翌日凌晨一點鐘累到癱軟,早上給陳治安老師(我那組的監製,前TVBS新聞攝影記者)修正後,還算從容的趕在中午用餐前一小時完成,原來把人給逼急了真的會激發出潛能呢!
所有公民記者無不認真的想完成這次的報導,即使它真的只是個作品,沒有任何競爭的排名,但就是憑著對新聞的熱忱跟負責任的態度,我觀察直到中午用餐時間還有人便當不拿就是要戰到截止前的最後一刻,令人佩服。活動最後是各公民記者的作品分享與指導監製講評,從中可以學習到別人是怎麼呈現跟處理新聞內容的,同一組去拍同一個事件但是切入的觀點就是不一樣,我想無論自己做得好壞,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也會慢慢的讓自身能力更加提升與成長。
文林路挽面街採訪(感謝杰睿幫我拍攝)
上台分享自己的公民報導(感謝鄭寶姐提供照片)
組員與陳治安老師(感謝鄭寶姐提供照片)
全體大合照留念(感謝公視珊姐提供照片)
總結
Peopo公民新聞就像是個大家庭,大家彼此感情都很好,相處也十分的融洽,因為都是對於新聞媒體有興趣,才願意犧牲休閒時間來投入,其中也不乏已經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但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仍然堅持來學習相關知識,著實讓人由衷的佩服他們的毅力,公視新媒體部也是個熱情又很活潑的團隊,每次都很用心地舉辦活動讓公民能夠參與,網站上更是拍攝一部又一部深入淺出的教學影片,努力落實公民近用媒體,各位讀者們公視是大家的電視台,如果你也對媒體感到好奇不妨一塊兒來參與,聽工作人員說這些活動一個人只能夠參與一次,因為要把機會留給其他人,我聽了之後也覺得很有道理,畢竟不能將資源總是集中在部分人身上嘛!最後,筆者從不期盼公民新聞有天能夠取代主流媒體,但有更多的公民參與像這樣的獨立媒體,才能成為翻轉與改善台灣新聞圈環境的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