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的買的WD黑標硬碟WD7500BPKT突然出現壞軌,雖然從S.M.A.R.T上來看,壞掉的地方只有一個磁區,但是每次電腦開機的時候,ext4檔案系統總是會要求進行修復,十分不便。WD黑標硬碟也不是說這麼不耐操,是因筆者時常把筆電背著到處跑,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機械式硬碟會承受不住也算是蠻正常的。所以,為了使這樣的情形不再發生,就決定衝一顆固態硬碟了!



什麼是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SSD, Solid State Drive)是使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作為儲存媒介的硬碟(雖然實際上已沒有「碟」了),相對於傳統擁有磁盤、讀寫臂與讀寫頭的機械式硬碟,因內部結構都是使用電子零件而無法活動,故稱為「固態」。固態硬碟比機械式硬碟還要擁有更佳的存取效能,尤其是小檔案隨機存取的能力固態硬碟甚至要比機械式硬碟還快了20倍以上。從機械式硬碟換到固態硬碟,絕對是有感升級!

有沒有液態硬碟和氣態硬碟?

既然有固態硬碟,那有沒有液態硬碟呢?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使用液態媒介的儲存裝置,但好像有人真的在研究這種技術,要是真的做出液態硬碟的話,出問題時不知道會不會流汁出來。當然,現在也還沒有氣態硬碟。

Intel 530 240GB 開箱

考慮到自己使用的作業系統是Linux,因此選擇與Linux較相容的Intel廠牌,在價格和保固的衡量下,購買了Intel 530 240GB。

Intel 530 240GB外盒維持著Intel的藍色風格。背面則是寫著產品特色。

外盒的封口貼著「聯強貨」,證明這顆硬碟是聯強代理的。

打開外盒後,從裡面抽出一個用厚紙板折起來的盒子,可以看到Intel 530 240GB就靜靜躺在上面。

這個盒子看起來很小,但是裡面卻塞了許多東西,有Intel Speed Demon裝飾貼紙、塑膠袋包起來的Intel 530 240GB、SATA電源線和資料線、兩組螺絲、說明書與光碟、9mm加厚墊、3.5吋轉接架。

Intel 530 240GB 正面。

Intel 530 240GB 背面。

由於筆者的筆電Acer 4755G是使用9mm,而這顆Intel 530 240GB是7mm的,因此將盒子內附的9mm加厚墊給疊上去。

接著就可以將Intel 530 240GB裝進筆電內啦!

跑一下速度測試,因為筆者的Acer 4755G只有SATA2(SATA 3Gb/s),所以並不能發揮出Intel 530 240GB所有的效能,但也比WD黑標硬碟要快多了!

用SSD安裝Linux

原先筆者用WD黑標硬碟裝Linux系統時,MBR(msdos)分割表必須要有EFI分割區才可以開機(裝Windows的話必須要使用GPT分割表和EFI開機磁區)。但是換上Intel 530 240GB後,卻一直沒辦法掛上EFI分割區,所以又去試了GPT分割表,但是GRUB又一直搞不定。最後回到古早安裝Linux的方式,使用MBR分割表,將「/boot」單獨切出來掛載到第一個分割區,結果就安裝成功了。

至於SSD在Linux作業系統上的優化方式可以參考這邊文章:

Intel 530 240GB 使用心得

回到開箱文的部份,經過了大概兩天的試用,換上SSD之後,筆電雖沒有跑的比之前還快很多,但是卻順很多了!同時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像是一邊聽音樂,一邊開一堆網頁上網,一邊下載軟體,一邊編譯程式,也沒有明顯的LAG現象,讓工作效率提升許多!硬碟容量部份在裝完系統、常用軟體和要聽的音樂之後,還剩下170GB,算是剛好夠用啦!